小腿损伤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针灸结合在治疗脑卒中软瘫期的应用 [复制链接]

1#
北京湿疹诚信医院 http://m.39.net/disease/a_6169035.html

针灸结合

在治疗脑卒中软瘫期的应用

脑卒中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斜、语言不利并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此病的症状是口角斜、流涎、吞咽困难、吐字不清、大小便失禁等。中医认为,造成中风的原因是真阳衰损的“阴盛阳虚”,即由肝肾阴虚,气血痹阻,筋脉失养造成的。患者根据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患者会经历一个软瘫期,硬瘫期及后遗症期。

脑卒中的患者处于软瘫期时,要注意防止患者的二次损伤,避免患者关节及肌肉的过度活动,活动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患侧的肢体,被动拍打患侧肢体,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经常性的给予疼痛及触觉刺激,刺激患者肌张力的升高,使患者尽快的进入硬瘫期。可以给予积极的康复干预,积极的改善患者的预后。

山东省中医康复院士工作站/医院的康复运动医学治疗中心以石学敏院士的醒脑开窍法为核心,结合石氏醒神针加石氏艾灸相结合,运用针艾结合每次取3~5穴,辨证针、灸,为患者通经活络,很有效果。

治疗软瘫期脑卒中的穴位:足三里穴、悬钟穴、涌泉穴、肩井穴、合谷穴、曲池穴、外关穴、三阴交穴、下关穴。

“要想主人安,三里常不干”。足三里穴的位置: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4横指宽)、胫骨前肌上,左右腿各有一穴。

针刺结合艾灸方法:直刺,就是毫针与穴位呈垂直方向,对于足三里穴的直刺,需要稍偏向胫骨方向,直刺1-2寸,以有麻电感向足背反射为得气;艾灸宜采用温和灸的方法。手持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在距皮肤1.5~3厘米处施灸,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每日或隔日灸1次,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作用功效:濡养气血。

悬钟穴的位置:悬钟穴位于外踝尖上3寸(4横指宽),腓骨前缘处,左右腿各有一穴。取穴时,取正坐或卧姿,外踝尖直上4横指宽处可摸到小腿腓骨,该骨前缘与肌腱之间的凹陷处就是悬钟穴。

针灸方法:直刺0.5—0.8寸,深刺可透三阴交穴,局部酸胀,可扩散至足。艾灸采用温和灸。施灸时取坐位,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处施灸,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

作用功效:调和气血。

涌泉穴的位置:涌泉穴位于足底前部凹陷处,第2、3趾缝纹前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左右脚各有一穴。

针灸方法:直刺0.5~1寸,针刺时要防止刺伤足底动脉弓。温和灸的方法。手持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施灸,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作用功效:补肾醒脑。

肩井穴的位置:肩井穴位于后项部第7颈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肩部最高处,左右各有一穴。

针灸肩井穴的方法:直刺0.5~0.8寸,或向上、向后斜刺,局部酸胀,扩散至肩部.艾灸选用温和灸。施灸者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处施灸。

施灸时间:初病时每日灸1次,恢复期或后遗症期隔日灸1次,15次为1个疗程。

作用功效:祛风清热,活络消肿。

合谷穴的位置:合谷穴位于手背虎口,在第1掌骨与第2掌骨间的凹陷处,左右手各有一穴。

针灸方法:直刺0.5~1寸,局部酸胀,扩散至肘、肩、面部;治上肢、颜面疾患针尖向上斜刺1~1.5寸;治手指麻木、瘫痪透刺劳宫、后溪穴1.5~2.5寸,出现手掌酸麻并向指端放散.艾灸采用温和灸。手持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处施灸,以被灸者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初病时每日灸1次,恢复期或后遗症期隔日灸1次,15次为1个疗程。

作用功效:祛风散寒,防止外邪传里。

曲池穴的位置: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在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左右臂各有一穴。取穴时,将手掌朝向胸口向上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尽头外侧的凹陷处就是曲池穴。完全屈肘时,则在肘横纹外侧的尽头处。

针灸治疗方法:直刺1~1.5寸,局部酸胀或向上放散至肩部或向下放散至手指,艾灸采用温和灸。手持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处施灸。

施灸时间:每日灸一次,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作用功效:祛风散寒,防止外邪传里。

外关穴的位置:外关穴位于腕背横纹的中点向上2寸(约3横指宽)处,与内关穴相对,左右臂各有一穴。

针灸治疗方法:进针方向:直刺。与前臂背面成90°。进针深度:直刺0.5-1寸,可透刺内关,或向上斜刺1.5-2寸,留针30分钟。艾灸采用温和灸。手持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处施灸,以被灸者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初病时每日灸1次,恢复期或后遗症期隔日灸1次,15次为1个疗程。

作用功效:联络气血,补阳益血。

三阴交穴的位置: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直上3寸(4横指宽)、胫骨内侧缘后方,左右腿各有一穴。

针灸治疗方法:三阴交斜刺2-2.5寸,针刺得气,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艾灸采用温和灸。手持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处施灸,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初病时每日灸1次,恢复期或后遗症期隔日灸1次,15次为1个疗程。

作用功效:疏通脾、肝、肾三条经络,化生气血。

下关穴的位置:下关穴位于颧骨中央的下方,在耳前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取穴时,沿颧骨弓下方向耳前方触摸,可以摸到颧骨的最凹处,就是下关穴,左右各有一穴。

针灸治疗方法:闭口,以食指第1指指关节宽度,由耳屏向前量1横指处是穴。进针方向:从外侧稍斜,向前内刺与矢状面成80°。进针深度:直刺,略向下进针1.5寸;艾灸采用温和灸的方法。施灸者手持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处施灸。

施灸时间:初病时每日灸1次,恢复期或后遗症期隔日灸1次,15次为1个疗程。

针艾结合在治疗脑卒中原发病的同时,同时采用中医针灸治疗肢体康复过程中,可达到缩短病程、改善肌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优点。当代许多针灸专家经过深入的临床研究已经证明:中风急性期越早接受中医针灸治疗,其预后越好,自主意识恢复越早,后遗症越轻、越少,疗程也明显缩短。

康复

付强主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