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损伤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掌健识全国爱足日别把崴脚足踝扭伤 [复制链接]

1#
补骨脂注射液副作用         http://m.39.net/pf/a_4345637.html

做健康的传播者,一路同行,一起成长


  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运动时,崴脚(足踝扭伤)都非常常见。据相关数据统计,足踝扭伤在关节及韧带损伤中是发病率最高的疾病。跑步、下楼梯、穿高跟鞋容易崴脚;疲劳、突然变向、场地不平整、跳起落地、踩到别人脚上或球上也容易崴脚。


  其实,崴脚不可怕,怕的是崴脚后处理不得当,加上缺少正确治疗、康复和防护观念。急性崴脚很有可能演变为以脚踝反复崴伤(踝关节不稳定)和慢性疼痛为代表的后遗症,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更不要说重返运动了。

下面四种错误做法,一定要避免。1、不固定

踝关节的扭伤一般都是内翻的损伤,90%是外侧的韧带出现了撕裂、断裂或者外踝撕脱骨折,从而导致脚踝内外侧解剖稳定机制失衡,常有人认为使用外固定(石膏、护踝、弹力绑带)的方法非常麻烦,影响正常的行走、工作、学习、生活,所以不愿意固定。这可能给崴脚带来了潜在的后遗症。

▲其实崴脚之后使用固定的方式有利于减轻疼痛,同时也可以消肿,能够促进损伤软组织的恢复。

2、不注意休息

大多数人认为崴脚之后休息与否无所谓。由于基本的踝部骨性结构尚完整因此仍能下地负重行走,“有点不方便,但熬一熬、忍一忍还行!”,不影响正常生活。实则不然,休息是踝关节韧带及周围软组织恢复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崴脚后3-5天内(急性期)应该少走路(适当制动),这样有利于局部软组织得到尽快的消肿和早期的修复。如果继续无保护下随便走路,踝关节随意的活动,受到不正常的应力影响,不利于局部软组织的恢复和韧带的解剖学位置稳定,更不利于肿胀的消退,长时间下去也会加重外踝软组织的炎性反应,导致滑膜增生,损害关节稳定性,导致韧带拉长和松弛。

▲同时,把崴的那只脚抬得高一些。所以只有抬高双足、适当的休息才能够恢复正常的行动。

3、立刻热敷

当崴脚之后脚踝出现软组织、韧带撕裂、疼痛肿胀、毛细血管会破裂,增加血液、组织液的渗出,局部可能会出现疼痛和肿胀,并会慢慢的加重。有人会认为崴脚之后应热敷,以便活血化瘀,实际上,热敷会增加局部的血管扩张,增加渗液和出血,从而加剧肿胀和疼痛。

▲24-48个小时应冷敷。

4、不爱看医生

一部分的人认为崴脚只是微不足道的损伤,医院,由此往往会延误最佳的治疗时间。特别是当存在骨折时,如果早期没有得到正确的治疗,那么可能会给骨关节恢复埋下了慢性损伤的隐患。

■图A:50多岁的踝关节。20年前的崴脚(踝关节扭伤),不注意治疗康复,现在出现后遗症症状,踝关节间隙不对称、严重骨赘增生、创伤性踝关节炎、慢性踝关节疼痛、踝关节内翻畸形。给进一步的治疗、康复带来极大困难。■图B:同样是50多岁的踝关节。正常健康的踝关节结构,关节间隙对称,无痛,活动自如,力线正常,良好负重。

崴脚后光靠养是不行的,需要积极地做康复训练。

崴脚后正确而及时的处理,这样的处理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在经过一段时候修养,炎症会慢慢消退,淤紫肿胀自然减轻,你会发现疼痛减轻,但仍有可能存在,行走也不方便,走路一簸一簸的。如何尽早的恢复运动状态,是患者、医师、康复师共同期待的目标。

经过了一段时间(3-6周)养伤,炎症的确是减轻了,但往往会遗留那么一点肿和痛,需要指出的是脚踝的灵活性、稳定性、力量有时难以通过简单养好,在评估没有关键骨性结构损伤后,你还需要进行有恰当防护和指导的康复训练,这样才能更大程度、更快的恢复踝关节的正常运动功能,让你完全康复,重返运动。

脚踝康复应当按照恢复活动度--恢复力量--恢复平衡能力--运动防护的顺序进行。

1、关节活动度训练

动作①:牵拉小腿浅层腓肠肌

动作②:牵拉小腿深层肌肉

2、脚踝力量训练

动作①:提踵练习

动作②:勾脚尖(趾尖屈曲,足趾伸屈肌腱力量锻炼)

动作③:内外翻肌力练习

3、平衡能力训练

动作①:静态平衡一级难度--睁眼双手侧平举单脚站立,目标60秒

动作②:静态平衡二级难度--睁眼双手抱胸前单脚站立,目标45秒

动作③:静态平衡三级难度--闭眼双手侧平举单脚站立,目标30秒

动作④:静态平衡四级难度--闭眼双手抱胸前单脚站立,目标20秒

4、运动防护

运动防护,要注意在早期恢复期(3-6月内),尽量佩戴护踝进行下肢的运动训练。同时应避免足踝部的复杂运动和高风险运动。可以在跑步机上有计划的循序渐进负重行走,逐步开展适度的上下坡训练(护踝保护下)。

崴脚不能“小看”。一来是不能轻视,要重视;二来不能简单处理,需要专业系统诊治康复。

(图片源于网络)

供稿:上海市医学会骨科专科分会足踝学组

作者:干耀恺 史定伟(上海市医学会骨科专科分会足踝学组副组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骨科)

审核:马昕上海市医学会骨科专科分会足踝学组组长

上海市医学会是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社会团体,以促进医学科技发展、医学知识普及为己任,一直以来坚持科普惠民的理念,所属各专科分会积极响应学会号召,集中全市最优秀的医学专家,开展多种形式科普活动,全方位推进医学科普宣传。上海市医学会于年获得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首批“上海市健康科普文化基地”称号,将担负起更大的责任和义务,继续着力于向人民群众传播正确的医学健康知识,提升全民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基地建设成更为优质、更受欢迎的医学健康科普家园。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