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损伤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早读3分钟读懂血栓是怎么来的 [复制链接]

1#
长沙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dy/171025/5789675.html

本文已获授权

来源:许俊堂医生

作者:许俊堂

脑梗死、肺栓塞、心梗这些凶险的疾病都跟血栓分不开。今天就血栓形成的三个要素,也就是Virchow三角,我们来听许俊堂医生跟大家详细解读。

01

血栓形成三要素

知道血栓怎么得的,才能知道怎么样预防!

现实中血栓形成往往不是单一因素,因此Virchow三角似乎不太合适,或者说不够完美,我更倾向于把损伤、血流减慢和血液高凝状态理解为血栓形成的三个要素。单一因素就可以导致血栓形成,如前面提到正在上学的健康中学生发生下肢血栓,多数情况血栓形成是两个因素组合,甚至三个因素同时存在导致的(图1)。

图1血栓形成三要素

(一)损伤导致血栓形成

无论血管结构或者单纯血管内皮损伤,还是组织、器官的损伤、创伤,都可以通过两种止血机制的相互配合形成血栓。

损伤导致内皮下组织直接暴露于血液,与血液直接接触,血小板粘附、活化和聚集,我们称为一期止血(primaryhemostasis);组织因子释放进入血液,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形成凝血酶,凝血酶将将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血栓,这个过程我们成为二期止血(secondaryhemostasis),见图2。

图2人体止血和血栓形成的机制

损伤因素包括以下情况:

外伤或者创伤

感染和脓*血症

休克

生物、物理、化学因素导致的损伤,例如蛇咬伤、放射治疗、化学*气或者药物

免疫性原因导致的损伤,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手术,尤其大手术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

血管炎症等

(二)血流减慢导致血栓形成

正常流动着的血液不容易发生凝固,也就是血管内不容易形成血栓。一旦某些因素导致血流速减慢,则血液中一些凝血因子(因子XII)与存在损伤的血管内皮作用,导致凝血系统接触激活,并形成纤维蛋白血栓。

「导致血流减慢的因素包括」

1.血液动力学因素,如血压下降或者血管局部压力减低,心力衰竭等

2.心脏收缩异常,如房颤导致心房失去收缩,心房内血流减慢,导致血栓形成;心衰患者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减退

3.静脉血液回流受阻

(1)右心或者全心衰竭

(2)心包炎、心包积液

(3)静脉狭窄、外来压迫或者腔内堵塞

(三)高凝状态导致血栓形成

高凝状态

hypercoaguablestate

可以认为是血液容易凝固和形成血栓的状态,也叫做易栓症(thrombophillia),高凝状态分为先天性或者遗传性和获得性或者后天性。高凝状态的原因可以是凝血物质增加,如因子VIII升高,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抗凝物质减少,如抗凝血酶缺乏;或者纤溶活性降低,如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AI-1)增加。

1.遗传性高凝状态

抗凝血酶缺乏,包括抗原的减少和/或活性减低;蛋白C、蛋白S缺乏或者抵抗(因子Vleiden突变);凝血酶原基因突变等。

2.获得性高凝状态

包括红细胞增加或者血液浓缩,口服避孕药或者激素替代治疗,恶性肿瘤患者,肥胖,抗磷脂综合征,慢性炎症性肠病等免疫性疾病等。

02

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划分

除了按照三要素划分,导致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可以有如下分类:

内科和外科或者手术和非手术

短暂、长期和找不到危险因素

低危、中危和高危

遗传性和获得性

1.遗传性因素:

抗凝血酶缺乏、蛋白C缺乏、蛋白S缺乏、因子VLeiden突变、不存在因子VLeiden突变的活化的蛋白C抵抗、凝血酶原基因突变、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纤溶酶原缺乏

2.获得性因素:

活动减少、高龄、恶性肿瘤、急性内科疾病、大手术、创伤、脊髓髓损伤、怀孕或者围产期、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口服避孕药、激素替代疗法、肝素类、化疗、肥胖、中心静脉置管、制动器或者打石膏

3.可能危险因素:

脂蛋白(a)升高、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水平降低、同型半胱氨酸、因子VIII,IX和XI、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活化的纤溶抑制物水平升高

03

血栓形成三要素

1.损伤导致VTE

我第一个接触到的下肢血栓患者是一位农民,还是我在读硕士研究生的时候,在田里摔倒一侧小腿受伤,几天后受伤侧肿胀、疼痛加重,后来老师给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华法林。

下肢血栓大多数与损伤有关,例如前面提到被狗咬后发生下肢血栓和肺栓塞,还有的原因真是没有想到,如针灸后发生下肢血栓,还有一个患者按摩师手有点重,几天后因下肢肿胀找我就诊,一查还真就是下肢血栓。

至于手术后引起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情况那简直就是不胜枚举。记得多年前一个夜班,马上早8点交班了,妇产科一个患者术后3天下地上厕所,突然倒地呼吸心跳骤停,虽经积极抢救,还是回天无力。

2.血流减慢导致VTE

最早让国人了解下肢血栓和肺栓塞是50年代末一次外交事件,老师讲的,当时我还没出生呢。一个匈牙利的外交人员,下飞机就猝死了,当时*府高度重视,组织全国权威专家和法医讨论原因,尸检结果肺动脉内血栓堵塞造成死亡,事件得以妥善处理。

我原来一位同事去欧洲开学术会议回来,下飞机觉着气短和无力,回来诊断肺栓塞,还做了溶栓治疗。

连续24小时打游戏的男孩儿,就是因为坐了一天一夜,血液从下肢不容易回到心脏,导致下肢血栓和肺栓塞,差点儿就没命了。

还有位50刚刚出头的男性,开了一上午会,坐了一上午没有动,后来见下肢肿胀找我看病,我一查,就是血栓啊。

现在还在吃抗凝药的一位朋友,退休后出去玩,走了半个多月,连续坐飞机、坐游轮,又是开车,结果回来一查下肢有了血栓。还有个患者朋友连续开了6小时车,从北京到甘肃游玩,结果下肢出现了血栓。

多年前我们病房一个心肌梗死患者,治疗都很好,他本人特别不爱动,1周后下地感觉不错,下楼吃了一碗牛肉面,都回到病房了,邻床病友大声喊大夫,患者当时正在叹气,第一次心电图还算正常,就是有点慢,心肺复苏没能成功,患者死亡,还是肺栓塞。

3.高凝状态导致VTE

前面提到中学生,好好的就得了下肢血栓,还两腿反复发生,后来证实是抗凝血酶缺乏导致的易栓症。

有个40多岁男性,常常因为腹泻去消化科就诊,诊断慢性炎症性肠病。1周前腹泻加重,不久发现一侧下肢肿胀,一查下肢深静脉发生了血栓,慢性炎症性肠病导致获得性的易栓状态。

4.混合因素或多因素

临床发生静脉血栓栓塞很多情况是2个甚至3个因素共同导致的,比如手术后压迫止血和卧床、制动,加上液体入量减少导致血液浓缩呈高凝状态。

有易栓倾向的患者卧床制动、手术或创伤后更容易发生静脉血栓栓塞。存在的危险因素越多,强度越大,暴露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

关节置换患者,如果是高龄,患糖尿病等疾病,手术时间越长,发生血栓栓塞的风险也越大。当然是否采取预防措施往往成为是否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关键因素。

恶性肿瘤患者,无论疾病本身,如肿瘤活动、浸润和转移;还是相关治疗,如手术与操作(如中心静脉置管),放化疗及生物治疗,都是导致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

相关阅读

《13岁儿童心肌梗死,是什么在作祟?》

《OCC

强行逆转动脉斑块不一定获益!》

《OCC

急性肺栓塞的心电图表现》

《OCC

颈动脉有斑块,治还是不治?》

《得了颈动脉斑块怎么办?》

姿势已摆好

就等你点啦

说明

本文转载自许俊堂医生。

如果你想把你的临床诊断,治疗经验,与更多的心血管同道交流分享,让更多的人看见你,更多的人获益,欢迎投稿给我们!医无止境,我们的每一份付出都会以另一种方式被这个世界铭记。

投稿邮箱:Alice.hou

haoyishu.org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好医术APP查看最新公开课视频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