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
新农村建设带来新变化
本报讯(特约通讯员周正戴念)近年来,印江自治县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在有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同时,通过各种方式增加群众收入,给广大农村带来了新变化。走进朗溪镇甘川新农村示范点,规划整齐的农家庭院、宽阔干净的村中道路映入眼帘,村民龙世泉正在自家的院子里悠闲地纳凉,谈起这些年农村的变化,他由衷的高兴。据他介绍,这几年村里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前几年县里发展的柑橘早已见成效,他家两口子每年仅是柑橘收入就有近2万元,日子过得轻轻松松。朗溪甘川地处梵净山旅游线上,距县城12公里,是该县新农村建设示范点。2008年以来,该村通过实施“一事一议”、“一池三改”、土家民居改造、村寨环境综合治理等项目,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村子里修建了山门、亭子,村民们陆续搞起了农家乐,因村里的环境好,盛产水果,许多游客是慕名而来,村子里的人气是越来越旺,老百姓的生活品位也越来越高。“现在一年四季的水果都不愁卖,不像以往一样还要挑到街上去卖,果子一成熟,就有商贩上门采购。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哦!”村民杨老勇说。木*镇凤仪村是该县2011年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自项目建设以来,村民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主动将自家的房子进行重修或改建,村容村貌有效改善。随着梵净山环线的开通,村民喻振铭心中充满了喜悦,毅然放弃在外当包工头的机会,与村里的几名青年办起了农家山庄。“我们回来搞这个山庄,其目的就是帮农家这些比较有特色的干干菜、酸酸菜等产品销出去,带动我们当地的发展。”喻振铭坦言。喻振铭的山庄就开在村子中间,舒适的水泥路、宽敞的停车场、休闲的亭子让他的农家山庄格外显眼。喻振铭告诉笔者,每天都有五六桌客人来农家乐吃饭,周末有时候达到一二十桌。生意好了,需要的人手就更多了,他长期在村里请了五六个人到山庄务工,客人多时,还会临时增加人手,让当地村民又有了另一项收入。据悉,该村还在坝子上发展了几十万棒的香菇、平菇、竹荪,菇农达200户。围绕“兴产业、新村庄、新农民、新风尚、新经济组织”,该县抓产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全方位抓好新农村建设,让广大农村老百姓的生活有变化,经济收入跟着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