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损伤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初三的学生要注意疲劳性骨折 [复制链接]

1#

由于中考临近,中考的体育分增加到80分,这让许多初三的学生增加了体育训练的时间和强度,导致一些学生发生了疲劳性骨折。

近日有一位来自县城初三的女学生(14岁)带当地做的X线/CT/MRI片找到我,想让我看看她患了什么病。她说:在2周前运动后,发现左下肢疼痛,休息后疼痛可缓解,左下肢无红肿热痛。查血常规白细胞不高,血沉不快。

影像学表现如下:

X线

左侧胫骨中下段局部骨皮质增厚,内见可疑透亮影,轻度的骨膜反应。

CT

左侧胫骨中下段局部骨皮质可见骨折透亮线,邻近可见骨膜反应,CT考虑为疲劳性骨折

MRI

当地MRI显示左侧胫骨中下段局部骨髓腔可见斑片状骨髓水肿,可见骨膜反应,当时诊断感染性病变,建议复查。

当看完这些片后,我感觉疲劳性骨折(也称为应力性骨折)与低*感染性病变需鉴别,而且MRI片(1.5T)做得欠清晰,患者家属要求在我院(医院)再做一次MRI,我说:MRI现在就不做了,因为刚做不久,2周后(期间是春节)再我院复查一次MRI(3.0T)吧,在春节期间要注意休息,不要运动,走路也要少些。于是患者2周后在我院复查MRI(3.0T)如下:

冠状面T2WI压脂显示骨髓水肿及骨内外膜增厚呈高信号

冠状面T1WI显示骨髓水肿呈低信号

矢状面T2WI压脂显示骨髓水肿呈高信号

横断面T2WI压脂显示骨皮质内高信号线形骨折(单箭头),骨膜反应呈高信号(双箭头)

增强扫描显示骨膜反应及骨髓水肿及骨皮质内线形骨折均可见强化

与前片(2周前MRI)比较,骨髓水肿及骨膜反应均较前减轻,由于图像清晰,现可见显示骨皮质骨折线,结合CT,考虑为疲劳性骨折(2级)。

患者家属问:什么是疲劳性骨折,有什么临床表现?

我解释说:疲劳性骨折又称为应力性骨折,是不同于由一次外力引起的外伤性骨折,它是由于低于强度极限的应力反复持久地作用于骨骼,引起局部骨质的累积性微损伤,导致一种特殊类型骨折的过程。

知识点:应力性骨折(StrezaFesctures)对具有正常弹性抗力的骨质施加不正常的机械度力而引起的,好发于年轻人,尤其是运动员。

临床表现:·发病初期,患者运动后局部乏力、酸痛及轻度肿胀,休息后略缓解,少数患者有隐痛或夜间疼痛。继续高强度运动后加重,出现肿块,有局限压痛,痛点于病变中央处更为明显。

·实验室检查均正常。

临床特征:·骨折的发生部位有一定的特征性,过去文献报告80%发生于足,现在报告则多发于胫骨及股骨,这与训练方式相关。·长途行*者以第二跖骨远端多见,进行高强度跑跳运动者,以胫骨中上段、股骨颈和股骨中下段多见,慢性咳嗽病人,多发于中下部肋骨,近腋中线处发生应力性骨折。长期负重物者,可发生第1肋骨、锁骨或跟骨发生应力性骨折。

患者家属又问青少年为什么较容易发生疲劳性骨折?

我解释说:青少年时期,骨强度、刚度尚不十分坚韧,是其好发疲劳骨折的病理生理基础。

知识点:胫骨中上段略凸向内,中下段略凸向外,外侧有腓骨支持,小腿肌肉从前外侧、后侧和外侧附着并包绕胫骨,胫骨中上段内凸部分正好位于小腿的“肌肉空白区”,这是胫骨疲劳骨折容易发生在这个位置的静态病理力学基础。当长时间大负荷运动使肌肉产生疲劳损伤时,肌收缩力和肌张力降低,减弱其保护和减震作用,改变胫骨的应力分布,导致疲劳骨折,是其动态病理力学基础。

影像学表现:

应力性骨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X线平片、核素扫描、CT和MRI

X线平片——通常在症状出现2~8周后出现,初始检查的敏感性为15%-35%,随访中由于更明显的骨反应敏感性增加到30%-70%。——较早期、较轻病例仅表现为局限性骨皮质增厚,轻度骨质硬化,轻度骨膜增生反应,而骨折线显示不清。

放射性核素扫描——对骨应力性骨折的成像更为敏感,但特异性较差,可在症状出现后2~8天内提供诊断——在MRI出现之前,骨显像是评估应力性骨折的金标准——在骨应力损伤的早期阶段,显示模糊的核素略增加区域。随着损伤程度的加重,骨显像显示局部核素吸收浓聚区

CT——早期见直或不同程度弯曲的横形透亮线

——伴邻近软组织较广泛肿胀

——晚期骨内外膜增生

——横断面呈现双皮质征

MRI——检测应力性骨折最敏感的方法,也可用于区分韧带/软骨损伤和骨损伤

√骨膜或邻近软组织水肿

√带样骨髓水肿

√T1WI低信号骨折线

应力性骨折的影像学分级:

根据STIR(短T1反转恢复序列)/T1WI及T2WI信号表现进行分级

1,STIR轻-中度骨膜水肿,无骨髓变化

2,STIR中-重度骨膜水肿+T2WI骨髓变化

3,2+T1WI骨髓变化。

4,骨折线显示

该病例的特点:有明确的高强度的体育运动病史,血常规正常,影像学表现典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