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损伤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胫骨外髁棘综合征 [复制链接]

1#
北京扁平疣医院那家好 http://pf.39.net/bdfyy/bdfyc/210314/8744646.html

一,什么是胫骨外髁棘综合征

胫骨外髁棘综合征,是指膝关节外后方的胫骨外髁骨突在膝关节屈伸活动中,胫骨外髁棘对腘肌和腘弓韧带及腓肠外侧皮神经的损伤刺激所引发一的疼痛、跛行、膝关节不能伸直等一系列症候。本病在伤科临床中属于常见病,多发病,但在实际的临床检查诊断中却往往容易造成漏诊,误诊,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与不便。二,胫骨外髁棘综合征发生的原因及病理

胫骨外髁有一个明显的骨性隆起,称之为胫骨外髁棘或胫骨外髁突,在完全伸直膝关节时可以摸到约1.0ⅹ37.5px大,与膝关节外侧半月板临近,下外方有腓骨小头及腓总神经,紧贴胫骨外髁棘的是腘肌,该肌起于股骨外髁骨的外侧面,斜行向下内,止于比目鱼肌线的胫骨面。腘肌有屈曲及内旋膝关节的功能,由胫神经支配(L3—L4)。腘弓韧带在腘肌表面(即后面)紧贴腘肌,它起于腓骨小头后半部的关节囊增厚部分,止于胫骨外髁上区,股骨外髁,关节囊后外侧及外侧半月板。在腘肌和腘弓韧带的后面有跖腱,腓肠肌外侧头和股二头肌。胫骨外髁棘损伤发炎时主要涉及的是与膝关节屈曲有关的腘肌和腘弓韧带。

胫骨外髁棘是引起局部发炎的基本条件。膝关节的运动功能主要是屈伸。人体在运动、劳动和日常生活中,由于用力不当或注意力不集中,发生运动失衡、劳损,势必对紧贴外髁棘后方的腘肌和腘弓韧带、腓肠外侧皮神经等组织产生磨檫刺激,使局部软组织发生充血、水肿、渗出、粘连、肥厚等无菌性炎症。在炎性刺激下屈膝功能增强,伸直功能相对减弱。晚期可出现膝关节屈曲状僵硬。及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本病急慢性损伤皆可引发,多数为慢性病例。对慢性病例,患者往往说不清具体的劳损时间和原因,病程跨度也较长,短者几天,长者可超过十年以上。

三,胫骨外髁棘综合征的临床症状与检查诊断

本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主要是胫骨外髁棘部的压痛,以及放射痛(在小腿后外方出现“不是滋味的”酸麻胀痛)与牵涉痛(在臀和大腿出现)。

除此以外,几乎所有患者都有打软腿现象,走路不协调,迈步歪斜感。部分患者不能盘腿而坐,或不能向患侧卧位。

临床查体上,在直立位或俯卧位完全伸直膝关节时,在腘横纹的内3/4和外1/4交接点软组织凹陷处(委阳穴)可触到骨性突起并有明显压痛,它是诊断本病的主要体征和根据,并可摸到伴行的腓肠外侧皮神经。

影像学检查如X光、CT、MRI等对诊断本病意义不大,只能作为排除膝关节其它疾病时使用。

放射痛和外髁棘部的明显压痛,是确诊本病的关键。

在临床检查诊断中,本病需要特别注意与下列伤病相鉴别。

打软腿与半月板损伤的鉴别:半月板损伤有打软腿的症状,但是走路时易发生膝关节交锁,有弹响,麦氏征阳性,磁共振可提供阳性结果,必要时可做关节镜检查。

小腿后外侧麻胀与腓总神经损伤鉴别:腓总神经损伤麻木在小腿外侧,并延伸到足背,胫骨外髁棘无压痛,踝关节无力背伸,小腿肌肉萎缩,肌电图检查有意义。

之前有讲到,本病在实际的临床检查诊断中往往容易漏诊,误诊。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目前来说,医学界对本病还缺乏具体的分类描述,医者无从遵循,往往不能将它单独作为一个疾病来看待,故不能进行准确有效的治疗。

2:多数病人同时伴有膝关节的其他疾病,分散了医生对本病的注意力和进一步检查。

3:临床发现患者虽然能说出小腿麻痛及功能障碍,几乎所有病人却不能指出腘窝部位发病点,使医生注意力不在腘窝处。

4:医生通常让患者取仰卧位来检查膝关节,而忽略了膝关节后方的检查。胫骨外髁棘在腘窝外侧凹陷处,非常隐蔽,即使令患者俯卧位也不易触及病变点。只有在膝关节完全伸直时才能查到凹陷处的胫骨外髁棘,而此点常常不易做到。

5:本病在影像学检查下几乎无阳性病征。

以上几点,是本病在临床诊断中造成误诊,漏诊的主要原因,故此需要注意。

四,胫骨外髁棘综合征的治疗

本病在治疗上主要还是以保守治疗为主。在发病初期,疼痛明显时,可采用中药方剂外敷并配合并配合内服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以消炎止痛,必要时,可考虑局部药物注射治疗。

炎症及疼痛缓解后,再根据中医“松,顺,动”理念为原则,以伤科手法松解腘窝及小腿后肌群(主要为股二头肌下端,腘肌、跖肌、腓肠肌外侧及比目鱼肌)及其周边肌腱,韧带等软组织(其治疗重点在腘肌,腘弓韧带以及腓肠肌),并配合针灸,仪器理疗等手段,以松解肌肉粘连,软化肌肉,减少胫骨外髁棘对周边组织神经的刺激冲突与压迫,从而达到消除症状以治愈本病的目的,一般来说效果较好。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关于身体损伤的更多问题,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