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损伤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腓骨肌腱滑脱症 [复制链接]

1#

腓骨肌腱滑脱症是指腓骨肌腱在创伤等因素作用下离开了正常的解剖位置,滑出到腓骨远端的外侧面,使腓骨肌腱失去支撑点,或者在肌腱腱鞘内改变了正常的解剖位置。

腓骨肌腱滑脱症是一种临床少见的疾病,据估计,踝关节外伤后发生腓骨肌腱滑脱的概率在0.3%至0.5%之间。腓骨肌腱滑脱主要是由于腓骨上支持带(superiorperonealretinaculum,SPR)从腓骨止点处撕脱所致,最早是在年由Monteggia描述在芭蕾舞演员中出现了腓骨肌腱滑脱这种情况。

腓骨肌腱滑脱症是导致踝关节外侧疼痛和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一些年轻患者来说可能会有致残风险。由于临床发病率低,早期容易造成误诊漏诊,所以需要临床医师加强对该病的认识以及提高重视程度。

(一)应用解剖结构

腓骨长短肌腱起自腓骨外侧、小腿外侧肌间隔和小腿筋膜,沿腓骨外侧向远端走行,腓骨长肌掩盖部分腓骨短肌。两肌腱经外踝后方的腓骨肌沟自上而下急转向前,在此处成角最大。腓骨长肌腱经跟骨的腓骨肌腱滑车下方,斜行向足内侧止于第一跖骨基底外侧和内侧楔骨;腓骨短肌腱经跟骨的腓骨肌腱滑车止于第五跖骨基底。腓骨长短肌腱有屈踝及使足外翻的功能。腓骨上支持带是由小腿滑膜鞘和筋膜组成的纤维带状结构,它从腓骨远端的下后方一直延伸到跟骨的外侧。腓骨上支持带是限制腓骨肌腱的主要结构,也对踝关节的稳定性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腓骨肌沟由纤维软骨覆盖,凹槽的深度和形状各不相同,沟槽的形状和深度是由纤维软骨嵴决定的。

(二)损伤机制及临床表现

腓骨肌腱滑脱症最常见的发病原因是运动损伤,如滑雪、足球、篮球、滑冰、橄榄球以及体操运动等。当踝关节背伸和外翻时,腓骨肌腱发生收缩,产生向外压力,易导致腓骨上支持带松弛、撕裂,从而失去约束,发生滑脱。无创性腓骨肌腱滑脱症可发生于腓骨肌沟发育不良或全身韧带松弛患者。

外踝骨折后畸形愈合以及背伸外翻足畸形等也可导致腓骨肌腱滑脱;某些神经肌肉病变(如脊髓灰质炎、脑瘫)常伴有腓骨肌腱滑脱。腓骨肌腱滑脱急性损伤时常误诊为踝关节扭伤,可表现为外踝后方肿胀、压痛和瘀斑。踝关节主动背伸和外翻或足部主动外翻可引起疼痛、有时能听到明显的咔嗒声、断裂声或肌腱捻发音。

(三)临床治疗方式

非手术治疗,包括缓解疼痛、注意休息、石膏固定、保护性负重6周。然而,总的成功率不到50%,最终有44%到74%的患者需要手术。Jones在年第一次报道了成人腓骨肌腱滑脱的外科手术治疗。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六种,包括腓骨上支持带修复术、组织转移术、骨块阻挡手术、腓骨肌沟加深术、腓骨肌腱改道术以及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

陈旧性腓骨上支持带损伤黏连严重,与周围软组织界限不清,常常难以剥离。

1.腓骨上支持带修复术:主要应用于急性损伤,修复方式包括腓骨钻孔缝合修复或带线锚钉缝合修复腓骨上支持带等。

2.组织转移术:用肌腱或局部软组织转移加强薄弱的腓骨上支持带。

3.骨块阻挡手术:年,Kelly首次描述了骨块阻挡手术,即在腓骨前外侧取一个矩形骨块,将其边缘打磨平整后,向后旋转推移5mm并固定骨块,增加腓骨肌沟高度,阻挡肌腱防止其发生脱位。

4.腓骨肌沟加深术:适用于腓骨肌沟发育不良,尤其是腓骨肌沟凸起的患者,有直接加深和间接加深两种方法。

5.腓骨肌腱改道术:改变腓骨肌腱与跟腓韧带的解剖关系,将腓骨肌腱固定在跟腓韧带深部。

6.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具有疼痛小、住院时间短、美容效果好、恢复快等优点。

许多术者选择将腓骨上支持带修复术联合腓骨肌间沟加深术组合应用于腓骨肌腱滑脱症的治疗,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目前对于临床最佳治疗方式还未形成统一共识,对于治疗方式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科医生的临床经验和偏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