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是办公室一员,您一定体验过颈、肩、腰、背僵硬、颈部活动受限和肩臂酸痛麻木的滋味。
如果您是运动爱好者,您一定对腰、膝软组织扭伤、挫伤、牵拉伤及关节损伤不陌生。
如果您是经常用手或上臂劳动的工作者,您一定感受过偶尔手或胳膊疼痛或活动障碍的滋味。
如果没有体验过上述的感觉,我们大多数人也都会体会身体由盛至衰软组织退变的感觉,例如肩周炎,足跟痛,腰肌劳损等。
综合之上之症状可统称为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painsyndromes,MPS),它是指由于肌肉、肌筋膜等软组织病变引起的一种疼痛,也称肌源性疼痛。这种疼痛可导致患者的坐卧失态、转侧不能甚至疼痛痳木等,可以说百人百症。这种痛在人体各部位都可能发生。
常见的肌筋膜炎发生部位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在普通人群一生中的发病率高达85%,是一种临床常见而又常被忽略或误诊的痛症,让我们感觉熟悉又陌生。也许你未曾有过感冒发烧,但很有可能出现过肌筋膜炎疼痛,有资料表明,几乎每个人在他的生命中都曾有过肌筋膜炎疼痛的体验,大多数的慢性疼痛与此病有关。
全身的筋膜是一个互相延续的系统,下厨房切过生肉的朋友都会比较熟悉切肉时看到的一层白色的薄膜结构就是筋膜,筋膜是一个隐形的网络,包裹所有的器官,被认为是软组织的“骨架”。没有了筋膜,肌肉就成了一堆散沙。筋膜不仅连接肌肉和其他器官,还形成了肌群之间的隔膜,将所有的骨骼肌肉系统连接为一个整体。
筋膜的分类
浅筋膜:亦称皮下筋膜,位于皮肤深面,形成包被全身的一个连续层。浅筋膜常常理解为像一张薄纸,这一层填充有脂肪组织、神经、血管、淋巴的结缔组织。具有衬垫、保温、储存脂肪的功能。
深筋膜:亦称固有筋膜,它的形态结构比较复杂,也包裹着神经和血管。深筋膜将肌肉(骨骼肌、平滑肌、心肌)层层包裹,将不同功能的肌群分开。四肢与躯干某些部分的深筋膜发达,深筋膜在各肌彼此之间发育为致密的肌间隔,且在身体个别部位(踝、腕等)深筋膜局部增厚形成横位的支持带和环形的韧带。
浆膜下筋膜:位于体腔的浆膜之外,内置器官外面的结缔组织,包裹肾脏和心脏等器官的坚韧外膜等都属于筋膜。
肌肉与筋膜的关系
大部分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诊断缺乏影像学依据,随着肌骨超声的发展,肌骨超声诊断肌源性疼痛成为可能,掌握筋膜的解剖及超声声像图,结合患者症状和体征,大多数肌源性疼痛的患者均可得到准确的诊断。
图1:浅筋膜声像图:上图浅筋膜浅层(*色双箭头),浅筋膜深层(红色双箭头),下图浅筋膜深层内皮神经(*箭头)图片来源海霞谈肌骨图2深筋膜声像图上图肌外膜(*三角),肌间隔(红三角),*箭头(骨间膜),骨(1);下图:小腿外侧骨筋膜鞘(*箭头),腓骨(2)图片来源海霞谈肌骨
筋膜有什么用?
筋膜是人体最富有感知能力的器官,本体感觉的建立离不开筋膜。
所有的身体动作都是由筋膜中的感受器共同决定的;如果一个人的筋膜感受器失灵了,他的运动能力也将会失控。
筋膜能够储存和传导力,它参与肌肉的收缩;为肌肉提供保护,使肌肉免于受伤和疼痛。
筋膜建立了人体内用于维持和产生动作的张力网络,而且身体的灵活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筋膜的状态。
筋膜感受器及其反射弧
筋膜与肌肉的关系
肌肉由三层筋膜包裹,分别为肌外膜、肌束膜、肌内膜。没有筋膜的协助,肌肉就无法收缩,也不能维持肌肉的形态;也就是说,没有肌肉力量就没有运动,而没有筋膜,肌肉就无法产生力量。无论肌肉如何单独工作,它总会通过筋膜网对整体的连续性有功能上的影响。
肌的辅助装置
未完待续
致谢:本文部分图片及文献引自于“”海霞谈肌骨”和“郑大解剖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