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损伤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医院运动医学科应用新理念治疗前交叉 [复制链接]

1#
云南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22071.html

近日,医院运动医学科团队在挂职副院长兼科室主任沈杰威带领下,应用IDEAL定位技术成功为一名前交叉韧带断裂两年患者实施韧带重建手术。

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治疗理念,在近十年来不停发展。早期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使用等长重建技术,该技术恢复胫骨的前向稳定性效果满意,但对胫骨外旋控制较差,术后患者轴移试验阳性率较高。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FreddieFu等提出了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技术,把股骨隧道放在相对位置更低的解剖附丽区。这一技术解决了限制胫骨外旋不稳定的问题,但是与等长重建相比文献报导的术后失效率却略有上升。在实际临床治疗中,完全采用解剖单束重建技术的担忧之一是胫骨止点比较靠前,伸膝时移植物与髁间窝顶部紧密嵌合。看似符合解剖,却存在移植物胫骨端与髁间窝顶部容易“撞击”而失效的问题。有些医生为了降低失效率,把胫骨止点略做后移,却又出现了等长性不佳的问题。解剖重建技术,仍然难以完美。

近年来最有意义的基础研究包括,年Siebond等发现前交叉韧带是束带状结构,止点就在住院医师脊上。年Danyal等的研究还发现,股骨止点的纤维起关键作用的是住院医师脊上的部分,受力占到近90%,是主要纤维,而住院医师脊下方的纤维受力较小。在这些研究基础上,StephenHowell,AndrewPearle,DavidMcAllister等提出了IDEAL重建技术,把股骨隧道从前内束止点上移到靠近住院医师脊的位置,胫骨隧道相应地后移。从目前来看,该理论解决了解剖重建技术胫骨侧容易撞击,以及等长性问题,是最先进的手术理念。

患者男性,主因从高处跳下致左膝部疼痛、不稳定两年入院。核磁如图,可见前交叉韧带股骨止点断裂,股骨内髁负重区软骨损伤。

患者前交叉韧带断裂

股骨内髁负重区软骨损伤

术前查体

术中探查,前交叉韧带股骨止点断裂

术中见发育狭窄的髁间窝

髁间窝成型术,红点区域为打磨的区域

修整后形如拱门的髁间窝

术中所见磨损的软骨面

对软骨损伤进行表面清理、微骨折治疗

应用IDEAL定位技术进行股骨隧道制备。如图所示,将解剖重建技术的前内束隧道中心位置(黑色圆点标志),向上移至靠近住院医师脊的白色圆点位置,以改善等长性。

胫骨隧道的位置,从解剖重建技术使用的胫骨附丽区的前部,往后方移动约2-3mm,避免伸膝时与髁间窝顶部的撞击问题。

重建后的前交叉韧带

固定前交叉韧带胫骨侧,手术完成。整个手术时间短,创伤小。

术后X线平片

术后伤口换药,可见微创切口

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屈膝可达90度

医院挂职医院副院长

兼运动医学科主任沈杰威博士简介

沈杰威,医院挂职医院副院长兼运动医学科主任,医院运动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医学部副教授。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学位。先后多次赴英国、法国、美国、韩国等国家学习关节镜技术。国际运动医学协会(ISAKOS)会员,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关节运动伤害学组常委,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员伤病会诊专家。

专业特长为髋、膝、踝和肩关节损伤和疾病,每年完成手术量约例。对膝关节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髌骨脱位、髋关节发育不良、盂唇损伤以及踝关节扭伤、距骨软骨损伤、肩关节损伤等治疗方面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

已主持并完成国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国家体育总局等多项科研课题,入选北京市医管局青年人才培养项目。在专业领域已发表十余篇学术专著,参与编写了多部专科教材,包括《实用骨科运动损伤临床诊断》、《骨科专家病例解析丛书-关节镜微创术》、《关节镜疑难病例精粹》、《半月板外科学》等。

出诊时间:每周二上午

出诊地点:运动医学科门诊诊室

联系—

手指长按识别图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