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损伤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踮脚融入到锻炼和生活中,可以起到强身健体 [复制链接]

1#

养生离不开站桩和静坐,在华夏文化里,如果谁谈养生离开了这两个,那他绝对不是一个合格的养生研究者。

网上关于站桩和静坐的资料很多,我以前只写了很简单的站桩和静坐方法,是因为我发现在养生前期由于呼吸短促、心乱如麻、难以放松、动作僵硬、浑身难受等问题的存在、直接去练传统的站桩和静坐耗费时间太长,而且效率太低。甚至有时候还不如直接运动效果好。而且很多像我这样为了生活而经常奔波的人,根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锻炼,所以越高效的方法越容易得到应用。

但对于有时间锻炼的人,在身心放松的情况下,站桩和静坐的时间越长,效果也会很好。讲这方面的书其中有四本我觉得写得很全面、很详细了,“《大成拳——科学站桩功》、《静坐气功——因是子静坐法汇编》、《呼吸之间》、《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我是写不出来的,这四本书写的都非常好,四本书之间也互有联系,无论我怎么写怎么总结,我觉得都会遗失一些精华,所以如果想练站桩和静坐,在我写的基础上读这几本书,应该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读完这几本书之后,发现和我研究的内容没有什么冲突,虽然有的书把逆腹式呼吸和顺腹式呼吸有些弄混了,但总体问题不大,从这几本书也可以看出,呼吸训练确实非常重要,但我这次说的是从方法中发现的一个很有趣的动作“踮脚(颠脚)”。

踮脚在古代早被人运用,叫做敦踵法,网上说是穷人补肾第一法,《引书》中有“敦踵以利胸中”和“一敦左,一敦右,三百而已"的记载。《养性延命录导引按摩》中也有“握固不息,敦踵三还"的方法。

网上关于这个有的叫踮脚,有的叫颠脚,在我看来踮脚就是脚跟抬起来,是个静止的状态,比如表演跳芭蕾舞的时候;颠脚就是后脚跟的起伏,是个运动的状态。这两个各有千秋,根据自身情况锻炼,接下来说一下自己的感悟。

首先说好处,归类总结有以下几种:

1、从中医角度讲,既可以刺激肾经系统,诱发全身震荡,柔和的按摩五脏六腑,从而起到消除百病的神奇功效;又可以刺激膀胱经以及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这三条经脉,充分运行阳气,促进肾气通阳,有助于补肾固本。同时刺激脑部气血运行,排泄胸中的积闷之气。

2、从西医角度讲,踮起脚尖时,拉伸双侧小腿收缩,可活动下肢的血液循环,有益人的心血管健康。还能锻炼小腿肌肉和脚踝,防止静脉曲张,增强踝关节的稳定性;而且根据全息定位理论,脚跟与大脑也有很密切的关系。

3、可以补肾气、治疗腰痛、防止中风,对高血压、头晕、美尼尔氏综合症、三叉神经痛、小便不畅都有很大帮助。在寒冷的冬天里,经常踮踮脚跟,就是非常好的扶阳大法。

4、从事大量脑力活动的人,大脑往往会产生疲惫感;踮脚可以活动四肢和头脑,不仅能提升血液循环,让你的头脑保持清醒状态,同时还能消除身体、大脑的疲惫感。以及突然站立而眼前发黑、头脑发晕的毛病。

5、久坐的人下肢的血液循环并不畅通,尤其是关节腔周围,长期如此关节软骨就会出现老化。踮脚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对很多膝关节不是很好的老人来说,踮脚锻炼可以避免损伤膝盖。

6、可使小腿能修长健美,轻巧有力,但体胖者还应结合全身的减脂训练,才能收到好的成效。

其次说方法,网上的方法归类总结有以下几种:

1、站着颠脚跟(这个和国体版《八段锦》的“背后七颠百病消”相似)

保持身体立正的,两脚并拢,双手放在身体两侧;然后慢慢踮起脚尖,用脚趾紧紧抓住地面,然后将重心从脚尖落到前脚掌,放松身体,最后做自由落体运动,让轻撞地面,引发柔和的震荡,沿两腿上传到上半身。这样做就是让你紧绷的小腿受到刺激并慢慢地消耗脂肪,长期下去会消除疲劳并且能增加小腿的弹性。

2、踮脚尖走路

每次走30-50步,停顿一会再重复几组,速度以感觉舒适轻松为宜,可以感觉到身体上挺,肚子收紧。初始练习者可扶墙,熟练后就不用了。

3、坐着踮脚尖

膝盖与大腿保持水平,可将重物放在大腿上进行负重练习,两只脚一上一下的抬起脚跟,每次落地为一次,踮脚尖30-50次,速度可自我调节。

4、左右脚互颠

左脚提踵竖立,右腿进取伸直抬起,脚向上勾,搁浅,脚绷直搁浅,直到小腿肌肉哆嗦发酸;再换右腿提踵竖立,左腿伸直齿及,交织变换,重复操练。

再次说感悟。养生的小方法、小妙招千万条,这个为什么值得写呢?

《达摩洗髓易筋经》中功法十二卷中第三卷半身图说,是把前两卷的方法合在一起,前两卷主要是站着做,这一卷中动作却是将脚跟离地,下体如骑马势,就是马步加踮脚的样子,初期练完前三卷,回家爬楼梯的时候感觉跟大学时爬完泰山之后上楼梯的感觉一样,双腿抖如筛糠,后期适应了还可以蹲的更深一些,或者脚跟抬得更高一些。自此觉得这功法很不错,不考虑其他因素,省时间还效果好。

这样锻炼一两个月,腿部力量可以大大增强,而且强身健体。还可以加快《囚徒健身》里深蹲十式的锻炼速度和提高瑜伽里单腿站立的平衡度。

于是我开始研究为什么有好效果的原因,发现踮脚在其中是很重要的一环。又了解与之相关的其他方面:《八段锦》中“双手托天举”属于踮脚;“背后七颠百病消”属于颠脚(所以八段锦看似简单却很养生);《八极拳》中很多动作都是靠跺脚来发力;练芭蕾、穿高跟鞋的人大都小腿紧绷,气质好,和踮脚有很大关系。

最后说结论。适用在哪些地方呢?我思考加试验了很久,推荐以下几种:

1、上面的《八段锦》、《达摩洗髓易筋经》建议为主要锻炼方式,网上的几种方法平常可以活动一下。

2、踮脚运动加提肛加呼吸锻炼。就是呼吸时肚子收缩,踮起脚尖,同时肛门上提,让肛门的淤血难以形成。可以预防痔疮的发生。

3、坐在马桶上踮脚。最近几年比较火的外国发明的马桶凳,原理是我们蹲坑的时候是大腿和上身呈现为35度角,有利于使趾骨直肠肌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能够达到最佳的排泄效果,减少腹部用力能够达到最佳的排泄效果,还能减少肛裂、便秘等问题的发生。而坐在马桶上通常是80~90度,这个角度容易阻挡肠道畅通,会造成便秘、痔疮、肠燥症等问题。所以便产生了马桶凳。

网上外国一般都是21厘米,国内卖的马桶凳的高度在17-20厘米之间,也许这个高度是研究过的符合国内大部分人群的高度?脚的长度一般都在20-30厘米,所以脚踮起来刚好差不多,我试验了很久觉得应该可以媲美马桶凳的效果,虽然舒适度有很大差距,但是所处的地方不是就应该快进快出么!

当然,这种方法只用于上厕所,不适用于躲那休息。另外骑电动车的时候也可以踮着脚尖,不过要注意安全。

再好的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这个是一定要注意的。

1、踮脚尖走路对全身的协调性要求比较高,高血压、骨质疏松的中老年人,不要贸然尝试,避免发生意外伤害,可以慢慢地练踮脚。

2、脚尖要循序渐进,千万不要用力过猛,否则易导致足跟疼痛。如果导致了疼痛,不用担心,休息几天,用热水泡泡脚,很快就没事了。

3、先练习《八段锦》有一定身体基础了,再练习《达摩洗髓易筋经》,安全性更高一些,毕竟后者里面的深蹲加踮脚的时间长,动作也较多。就和《囚徒健身》里面的每个动作都有循序渐进的十式,很多人都可以直接做第三第四式,但是跳过越多往往后劲不足。比如直接深蹲到后几式可能会严重损伤膝关节处的软骨。而通过前几式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小心练习,慢慢增强肌腱的力量,膝盖就能变得很结实,这样深蹲就有助于缓解膝盖问题。

方法虽多,了解自己的身体,找到自己合适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