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浅神经卡压综合征发病机制病因学
腓浅神经卡压综合征比较少见,其卡压位置被认为位于神经穿出小腿深筋膜处。若此处筋膜缺损并伴有肌肉疝出可导致症状加重。在一些病例中,可以在前肌间隔和前外侧骨筋膜室间发现一个短的纤维通;.道,理论上这会引起局部间室综合征。
另一个造成腓浅神经刺激的原因是慢性踝关节扭伤,这种扭伤使神经容易遭受慢性牵张。已经有文章证明,外周神经受到0%的牵拉张力就会受损。在类似踝关节扭伤的情况下,腓浅神经受到的牵拉张力达6%,这会导致神经的损伤。还有一类医源性损伤见于因运动导致筋膜间室综合征进行前筋膜室松解后。此类患者出现筋膜的相对位移,从而引起神经的牵拉和撞击。其他一些少见的病因包括腓骨骨折、慢性水肿、创伤和占位性病变,如在神经走行区出现的副骨。
流行病学
此疾病平均发病年龄为0~40岁,也有报道称发病年龄段更广。男女发病率无差异。在运动员中,常见于跑步者或诸如足球和网球等以跑步运动为主的人。
病理生理
腓浅神经是腓总神经的一个分支。
它走行于前外侧骨筋膜室内,并支配腓骨长、短肌。
它穿经前外侧肌间隔与外侧间室的筋膜,在外踝上方0~cm处穿出深筋膜。
之后神经走行于皮下,并于外踝近侧6~7cm处发出足背中间皮神经与足背内侧皮神经。
足背中间皮神经司踝关节背外侧皮肤和第4、5趾的感觉。
足背内侧皮神经司踝关节背内侧皮肤和躅趾内侧以及第、趾的感觉。
神经卡压常发生于神经穿出筋膜处,位于皮下的部位。
症状常出现于神经受到卡压部位的远端,极少向近端放射。
诊断病史和体格检查
腓浅神经卡压常导致踝部和足背的放射性疼痛。患者常诉麻木及针刺感从外踝放散至跗骨窦或足背部。还可能伴有劳累性间室综合征的表现。当运动员主诉活动时症状加重、休息后好转时,可以考虑此附加诊断。仅于活动后出现的小腿前侧组织局限性突出,并且伴有相关的症状,提示有腓骨肌肉组织从筋膜缺损处疝出,从而导致神经受压。呈腓浅神经受压表现,并且需要与劳累性间室综合征相鉴别。
在神经穿出前外侧筋膜室的部位会有神经触痛或Tinel征阳性,此穿出点位于外踝尖近端0~cm处。偶尔会有肌肉从筋膜缺损处疝出。大约有60%的患者触诊可明显感觉到筋膜的缺损。与对侧健足比较可发现患足皮肤感觉异常。在足背内侧神经与足背中间神经分布区常可见足背部感觉缺失。肌肉力量和反射总体应该是正常的。有两种激发试验用来协助诊断:
.足位于跖屈内翻位时,可诱发或加重症状。这一活动可使腓浅神经张力增高,更易激惹。此外,在怀疑有神经卡压处,需要进行叩诊。未引出Tinel征时也不能排除神经卡压。在一组腓浅神经张力增高的8名患者中,所有患者均在跖屈内翻时疼痛加重。然而,在这组患者中并没有出现Tinel征阳性。
.足位于背伸外翻位时,间室的筋膜变得紧张,使神经受压。叩诊出现疼痛或感觉异常为检查结果阳性。
.踝关节不稳因可能是神经卡压的危险因素,也应进行检查。踝关节(距骨)相对于胫骨远端向前方移动时(前抽屉试验阳性)可在腓浅神经上施加间断的张力,从而引起相应症状。另外,不稳定的踝关节会导致患者复发性踝关节损伤的风险增大,从而导致腓浅神经反复的牵拉损伤。一定要检查有无引起神经撞击的近端原因,如腓总神经绕经腓骨小头处或腰.椎问题。上述任何区域的病变都可以导致类似的症状,所以必须通过鉴别诊断一一排除。
影像学特点
虽然影像学检查通常表现正常,但是检查仍应从踝关节负重X线片开始。
医生还可以拍摄应力位片,以检查有无踝关节不稳定。
如果怀疑有占位性损害,应做MRI检查。电生理检查
神经电生理检查的意义并不明确。与正常肢体相比,患肢的肢体感觉诱发电位常表现出传导延迟。然而,阴性结果并不能排除神经受到卡压。在明确临床诊断时,并不需要常规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
诊断程序
行系统的病史回顾、体格检查和诊断学检查后,可考虑做局部注射。在触痛区域行麻醉药物注射,加或不加可的松,能够减轻症状并为诊断提供依据。对于有踝关节扭伤史的患者,很难鉴别踝关节疼痛与腓浅神经病变继发性疼痛。交错分别行腓浅神经周围的局部麻药注射和踝关节注射,有助于明确症状的来源。如果患者在进行踝关节内注射时症状缓解更为明显,在考虑腓浅神经卡压之外,进一步的评估和治疗应围绕踝关节疾病进行。
治疗非手术治疗
在行筋膜间室减压手术之前应首先考虑非手术治疗。可考虑应用理疗以加强小腿外侧肌肉的力量,应用踝关节支具防止踝关节内翻,以及应用外侧足跟垫和鞋底楔形增高来减轻内翻。治疗踝关节不稳和运动引起的间室综合征都是有效的。
手术治疗
对于非损伤引起的神经压迫和踝关节不稳的患者,非手术治疗的作用有限。当非手术治疗无效后,应当考虑手术减压。
在局麻或全身麻醉下,对腓浅神经穿出筋膜的纤维性通道进行松解。
在踝关节近侧几厘米的皮下组织中找到腓浅神经,向近端探查至其穿出筋膜处(图4.0)。
建议进行部分筋膜切除的神经松解术。术中应通过跖屈踝关节使神经完全放松。
如果踝关节外侧不稳是首要因素,可同时行外侧韧带重建术。
如果伴有运动引起的间室综合征,建议行外侧筋膜室完全切开术。当仅行神经减压时,一期闭合伤口后应以柔软的敷料进行包扎。以可拆卸的足靴辅助负重并且减小手术切口的张力。
初期患者可借助拐杖行走,数天后可在可耐受疼痛的前提下负重。
拆线后,可以进行能够忍受的主动锻炼。
图4.0(A)照片示腓浅神经卡压患者疼痛的部位(黑点处)。(B)神经在穿出紧张的筋膜处表现为增粗(箭头处)。(C)神经卡压主要的减压部分是筋膜的远端(箭头处)。(D)松解筋膜,解除神经卡压,缓解患者症状。
结果和预后
有限的文献报道可反映出此类疾病较为罕见。最大的样本系列报道了9例平均随访年的患者,其中9例患者对疗效满意,6例患者有所改善但仅部分满意,4例患者无改善。文献回顾者推断,手术减压对大约75%的患者可获得明显症状改善,其中运动员的疗效较一般人差。在一个小样本的研究中,8名腓浅神经张力性神经病变的患者中,有5名并发局部复杂性疼痛综合征(CRPS)。所有的患者在手术前均进行神经阻滞治疗,疼痛得到短期缓解。尽管伴有CRPS,通过手术松解后,有4名患者同时获得了腓浅神经卡压与局部复杂性疼痛综合征两种疾病相关症状的缓解。虽然样本数量较小,但是手术松解对于患有两种疾病,并且进行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是有益的。
————————
参考文献:
、DavidB.Thordarson原著张建中主译《足踝外科学精要》(第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0年
————————
联系我们:
医院手足外科足踝外科中心
门诊地点:门诊楼楼外科二区0诊室
病房地点:至善楼楼
病房医生办05-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