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损伤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人能活多久,看体重便知过了60岁后,越重 [复制链接]

1#

老话说,一种米养百种人。退休后,每个人对于生活方式的选择,都是不一样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科技的进步,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

有的人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无限的期待,大胆去尝试以前没接触过的新事物。

有些人觉得自己生命所剩不多了,要尽情的去享受,珍惜人生中最后一段黄金岁月。

有的人,忙于家庭事务,带娃、送娃上学,每天也是忙得不亦乐乎。

有的人,不愁吃喝,每天过得悠哉悠哉,不是出门遛弯,就是跳舞,生活过得一样轻松自在。

尤其是过了60岁以后的人,希望子孙环绕膝下,希望晚年生活能更幸福,希望身体保持在健康的状态,不为子女增加负担,更希望晚年生活能更有质量。

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希望寿命变得更长,据相关的数据统计显示,截止到年,我国人口的预期寿命将达到78.岁。

其实归根结底,真正高级的活法,一定是健康的生活方式,戒掉不良的习惯,这样的生活方式,才能够积累福气。

长命不仅仅要活得久,还要活得好!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曾经发布《新健康老年人规范》中指出,健康的白叟应该符合5个规范,看看自己满意哪几个?

1、大病没有,小病安稳

体内各个重要脏器没有存在功用反常,也没有罹患恶性肿瘤以及身体残疾等病,且血压、血糖以及血脂的水平都可操控在正常水平内。

2、日子能自理

在日子上完全能够自理,可正常活动、行走等,不需求借助外力。

、体重适中

老年人健康的体重规模应坚持在BMI18.5~2.9之间,计算公式:体重(千克)除以身高(平方米),在这个区间规模内的体重是较为合适的。

4、日子方式杰出

在日常坚持不吸烟喝酒、饮食健康、坚持训练等杰出的日子模式。运动时每分钟的脉搏不超越下,不会呈现心悸、喘不过气来的表现。

5、家庭关系和谐

健康的白叟在日子中能够妥善处理好家庭和社会间的人际关系,能拥有和谐的家庭关系。

不想衰老加速,6个坏习惯快别做了!

长寿是大家一直在追求的目标,《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内的数据显示我国人均寿命已经提高到78.2岁。这说明我国的生活条件以及医疗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但还是有很多人身上坏习惯不少。

1、放纵饮食

长期放纵饮食会给健康带来极大的影响,如大量摄入高盐摄入与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存在直接关系;摄入大量脂肪容易导致高血脂、身体肥胖,与三高发生存在直接关系。

日常一定要学会控制饮食,不要大量摄入高脂肪、高热量以及高糖分的食物。

2、运动不足

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但是很少有人真正去践行。长期不运动容易让身体荒废,建议日常积极进行运动,保持每日至少0分钟的运动、每周不少于分钟。

、常吃剩饭剩菜

不少老年人日常不舍得丢掉剩菜剩饭,总是一顿顿热着吃。殊不知这个行为非常不健康,剩菜剩饭放置时间过长很容易产生亚硝酸盐,进入体内后会与蛋白质分解产生致癌物N-亚硝基化合物,经常摄入会增加身体的患癌风险。

4、忽视体检

生活中很多老人都没有体检的意识,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医院也会查出病。实际上,体检是保持健康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很多疾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的,等到症状明显时再去就医,很可能已经发展到了中晚期。

5、操劳过度

长期爱操心、忧虑过度,会损耗精气,容易出现精神萎靡、脾胃失常等不适,给健康情况带来极大的威胁。

6、不注重牙齿健康

口腔健康对于身体整体健康的影响非常大,但我国65~74岁老年人的牙周健康率仅有9.%,恒牙龋齿率达到了98%。长期不重视口腔健康,会影响咀嚼、消化功能,增加胃肠道负担,还与糖尿病的发生存在一定关系。

哪几个指标与寿命挂钩?若达标,长寿或不难

1.“三围”

这里所说的三围和大家平时说的不一样,它指的是:颈围、腰围和腿围。

皮下脂肪多、肥胖是不利于健康的,腿围则与前面两个不一样,它粗一点其实是有好处的,腿并不是越细越好。

脖子粗跟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风险增加有关,而肥胖同样也是,还会增加多种癌症风险。不妨量一下,你达标了吗?男女标准不同,对照看看:

颈围:

男性男性应小于8厘米,女性应小于5厘米。

腰围:

男性应小于90厘米,女性应小于85厘米。

·为什么说腿围粗一点有好处呢?

要知道,人有70%的左右的血液集中在腿部,腿部健康程度影响着血液回流的情况。有流行病学分析,腿粗一点的人,得高血压风险更低。腿部的肌肉和脂肪对于血管健康是有好处的。但如果是腹部脂肪过多,对它的影响就是相反的。

所以,如果你觉得你的腿比较粗,其实并不是一件坏事,可能更健康!不妨量一下,一般来说,大腿围正常范围是46-60厘米,在正常范围内,粗一点其实更好,若是男性大腿围小于51厘米,女性小于50厘米,可能血液更容易升高。小腿围男性一般要大于4厘米,女性大于厘米。

2.心跳速度

心跳慢是长寿动物的一个共同点,在正常范围(60-次)内,每分钟心跳慢一点的人,与快一点的人相比,寿命更容易延长。这可能跟与跳得慢一点的人相比,在同样的时间里跳得快的人,它的心脏负荷更大有关。

.BMI

很多人都知道它的标准是在18.5-24之间,这样说对其实也不完全对。因为糴不同年龄段的人来说,体重标准并不完全一样,对于寿命的影响是不同的。

对于年纪比较轻的人来说,这个标准是适用的,达标的人,更容易健康长寿。

但对于年纪较大的人而言,其实适当超标也是合理的,而且可能更好。因为老人的体重若是过轻并不好,容易增加摔倒风险,太瘦可能也跟营养不足有关。

人能活多久,看体重便知?过了60岁后,越重越长寿?听听医生怎么说

前两天,我遇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我妈妈特地打电话跟我说,她最近在和小区的老姐妹们聊天时,大家都在争论一个问题:老年人到底是瘦一点好,还是胖一点更长寿?

有的人坚持"千金难买老来瘦",觉得老年人一定要管住嘴迈开腿。可有的人却说,看看那些长寿老人,哪个不是身材微胖、面色红润?到底谁说的对呢?

我是一个喜欢刨根问底的人。这个问题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翻阅了大量医学研究资料,还特地请教了几位老年医学专家,发现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你有没有发现,在老年人群体中,那些体重特别轻的人,往往显得特别衰老?反而是那些略微丰腴的老人,精神状态普遍不错。这可不是偶然的。

1、体重背后的秘密:健康不只是数字

加拿大一项追踪调查让我眼前一亮。研究人员花了整整10年时间,跟踪调查了多位60岁以上的老年人。结果发现,死亡率和体重的关系居然是一个U型曲线!也就是说,太胖太瘦都不好,但是适度超重的老年人,反而活得更久。

这个发现颠覆了我们的传统认知。数据显示,BMI在25-29.9之间的超重组老人,死亡率是最低的,只有4./0人年。这说明了什么?说明老年人并不是越瘦越好,适度的"富态"反而是一种保护。

2、为什么“微胖”的老人活得更久?

你想啊,人上了年纪,抵抗力就会下降,生病的风险也会增加。这时候,适当的脂肪储备就像是我们身体里的"能量银行",在生病的时候可以帮我们扛过难关。就像我奶奶常说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但是话说回来,这并不意味着老年人就可以放纵自己,想吃啥吃啥。关键是要找到属于自己的"最佳区间"。太瘦了,抵抗力差;太胖了,又会给心脏、关节带来负担。

、千金难买“平衡”二字

我有个邻居王奶奶,今年75岁了。她的体重一直保持在略微偏胖的状态,但她每天都坚持晨练,和老姐妹们跳跳广场舞,生活可充实了。医生说她这种状态就挺好,不用刻意减肥。

说到这里,我想起前段时间看到的一句话:"健康不是一个数字,而是一种平衡的状态。"这句话说得太对了!老年人的体重管理,重点不在于追求某个标准数字,而是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找到最舒适的平衡点。

4、如何管理体重?“适合”永远比“标准”重要

我给大家总结了几点建议:

要是你的长辈现在体重正常或者略微超重,千万别催着人家减肥。只要定期体检指标正常,保持现状就很好。

要是体重已经到了肥胖的程度,也不要着急快速减重。与其盲目节食,不如慢慢调整饮食结构,坚持适度运动。

别忘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