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是人体关节中负重多,除了睡觉、静坐等情况,膝关节在白天大多处于高压的工作状态,承受的重力可不小。而且平时膝关节的运动量也很大,位居下肢的中枢,劳损及创伤的机会多,居所有关节之首,民间也有“人老先老腿”的说法,掌门师兄呼吁大家一定要重视膝关节,爱护膝关节。
35岁以后,人体骨骼开始老化,关节软骨也随之退化,关节间隙也会逐渐变窄甚至消失,因此退行性关节炎是引起该类人群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除关节疼痛以外,患者在上下楼、下蹲起立时,都会感到关节难受,随病情发展,可出现关节活动受限,甚至会发展成畸形。
据专家统计,50岁左右的人有膝关节退化的比例大约占30%,60岁比例激增到60%,到80岁就几乎是百分之百了。那么,如何识别和延缓膝关节的退化?到底如何保护膝关节?今天掌门师兄就跟大家一起来聊一聊膝关节的这个话题,相信对我们日常的养护会很有帮助。
如何识别膝关节退化?
标识一:上楼下楼疼痛难忍
膝关节由三块骨头组成,连着上面大腿的是股骨,连着下面小腿的是胫骨,中间则是髌骨。走平路时,身体的负重主要从股骨下传到胫骨,中间的髌骨弯曲度小,负重较轻,所以无痛感。而上下楼梯时,膝关节要克服身体重力和运动冲击力,再加上关节活动角度大,反复弯曲、伸直,髌骨负重明显增加,并且磨损也加重。
膝关节的表面有一层非常光滑的关节软骨(这个我们在吃大棒骨的时候都见过),还有一些起润滑作用的关节液,当我们年轻时,即使经常上下楼、爬山、跑跳也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软骨逐渐变得毛糙,且关节液减少。这时我们经常让膝盖承受过重的压力或者频繁的摩擦,那关节软骨就会出现磨损、剥脱的现象,时间长了,关节表面就会变得非常粗糙,关节就会出现疼痛、肿胀、骨刺等问题,也是是医生常说的膝关节退化、骨性关节炎。
标识二:不按不痛,一按就痛。
这同样说明软骨表层已经发生退化,受到按压后,缓冲作用减小,对髌骨的保护作用下降,也是膝关节求救信号。
除了上面讲到的两个信号,大家还可以通过单腿下蹲,来判断膝关节好坏。
单腿下蹲方法:在无负重的情况下,单腿站立,膝盖稍微弯曲,另一只腿弯曲,脚尖略高于地面,保持这一姿势,然后身体往下蹲,过程中缓慢进行,尽可能保持身体平衡。几秒钟后,再站立,回到初始姿势。部分人因为身体平衡性不佳,导致整个动作无法连贯完成,或下蹲中加压过度,短时不耐受,出现酸胀现象,这都是正常的。关键是注意下蹲过程中,膝关节有无痛感,如果痛就说明有问题,医院就诊。
生活中如何保护膝关节?
1、注意风湿寒入侵
外界的风湿寒是关节的大敌。当我们徒步行走时,关节会发热流汗,问题不大。休息时,不要长时间吹风,在夏天也不要图凉快而让膝盖直接吹风,使用空调的时候,也不要直接对着膝盖,以免冷风入骨。
2、增强自己的膝盖保健意识
严重的损伤多源于行走时的疏忽,或者运动量过大。增强自己意识,尽量小心行走。如果膝部受了伤,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哪怕是轻伤,不要等轻微的疼慢慢成为膝盖的伤害。
如何延缓膝盖老化?
人到中年就会感到膝盖衰退,开始自然老化,关节容易疼痛,比如肌腱、韧带老化、关节组织纤维性粘黏都会使膝盖磨损,出现关节不灵活的现象。只要重视膝关节的锻炼和保养,是能够延缓这一衰老的过程的。
1、注意变换体位姿势
坐姿或下蹲工作时,不要长期保持同一个姿势,隔段时间应站起来走动走动,伸展下肢,或做一下膝关节按摩,使膝关节不至于长时间固定在同一位置上,这有助于促进关节的血液循环,可减少关节内外组织的粘连。
2、按摩膝关节
坐在床上,双下肢伸直,右手掌放在右膝关节髌骨上,顺时针摩36圈,然后在逆时针摩36圈,再用手指提拿髌骨,最后用双手掌擦膝关节两侧。如果下肢沉胀的可以捏揉小腿肚。用同样的方法按摩左侧膝关节。(特别提醒:如按摩产生疼痛,请立即停止)
3、控制体重
减轻体重、减少关节的损伤和负重,在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治疗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身体所有的重量都集中在膝盖这个点,体重超标的话,膝关节的负担也会很重,但这一点往往容易被人们忽略。像小编掌门师兄这样的胖子,左右的个头,斤的体重,膝关节的受力自然是很重的。也容易出现膝关节这方面的问题。
4、坚持每天晚上泡脚
寒冷季节,中老年人临睡前可用热水泡脚10-15分钟(水要没过脚踝),将脚擦干后再在两只脚的脚掌心部位各摩擦60次。这样做有提升阳气、温补下元、滋润肺肾、驱除湿邪的作用。长期坚持脚浴对预防膝关节骨关节炎大有裨益。
5、艾灸膝关节
足阳明胃经由上至下流经膝关节的正前方,膝关节的任何活动(特别是屈伸)都牵扯到这条经脉。因此,几乎所有的膝关节炎都是因为胃经受损导致的,只要修补好这条经脉,滞涨的经气就可被疏通,关节痛楚、肿胀,僵硬等症状就可消除,而减少的滑液就会增多,软骨也就不再会再磨蚀,膝关节炎基本上就可根治了。
穴位艾灸调理方:脾俞、命门、内外膝眼、足三里。
中医认为,膝关节疾病主要是因慢性劳损,受寒或轻微外伤所致,二是因年老体弱正气不足,肝肾亏损,脾胃虚弱,肝血不足无以养筋,肾虚无以濡骨,而使筋骨疲弱。因此,应以补肝肾,调脾胃为主。所选调理方中,脾俞为脾之背俞穴,是脾气输注背部之处,施灸该穴可直接调理脾胃,脾胃功能旺盛,化生气血功能正常,机体的各个脏腑,以及四肢百骸、筋骨皮毛都能得到充分的濡养;内外膝眼位居膝关节部,具有祛风除湿,通经散寒,疏利关节的作用,是调理膝关节的常用穴。
首先温补命门。命门施灸后,再灸肝俞或脾俞(二者选一)。背部施灸后,再灸内外膝眼、足三里。如果是用艾条施灸的话,每穴灸3~5分钟。施灸内外膝眼时间可适当延长,只要坚持调理,膝关节经络疏通后,会有明显轻松的感觉。前5次每日1次,后5次隔日一次。10次后,每周1~2次悬灸调理。假如是用艾灸贴施灸的话,也是同样的穴位,同样的时间间隔。由于艾灸贴是即贴即用的,一般可以使用6-8小时,因此时间上会比较随意一点。因为艾灸温灸的时间比较长,局部位置比较能灸透,长期坚持使用的话效果也不错。